Saturday, February 21, 2009

「通脹」、「通縮」的吊詭

美國勞工部公佈美國失業救濟金新領取人數達到五萬人, 即整個美國有超過六百五十四萬人在靠失業救濟金度日。

美國聯儲局首次定出長期通脹目標為2%, 希望固定公眾對通脹的預期, 伯南克不想美國通貨收縮, 但又好怕通脹會高升, 因為過去六個月政府因為救市而令聯儲局投入市場的基礎貨幣由去年十月的八千四百二十億美元增加到現時的一萬五千億美元, 大升了八成, 理論上會引發通脹, 但是因為經濟衰退, 社會上私人機構努力減債減成本, 裁員兼減私人消費而使經濟更收縮, 利率接近零厘所引起的廣義貨幣供應數量也停滯不前而出現了「流動性陷阱」現象, 唯一方法是要政府令公眾有通脹的預期, 公眾預期未來有通脹, 現時就不會過度減少消費和減少投資, 也是減輕了費沙(Irving Fisher)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所論及的所謂「債務通縮」(debt deflation paradox)的吊詭現象, 皆知通縮的破壞力比通脹大得很多。

上世紀經濟學家費沙(Irving Fisher)指出, 當人民及企業發現自己負債太多時, 就會嘗試出售資產清還債務, 但當全體社會都這樣做的時候, 往往會弄巧反拙, 結果令資產價格下降的問題加劇, 資產價格繼續下跌, 進而令自己的財富進一步減少, 實質的債務負擔反而更加嚴重。另外, 過度儲蓄也令消費需求大跌而加深經濟衰退以至蕭條的局面。

必須遏止這個破壞力強的潛在通縮循環 ! 決策者是否準備打破這惡性循環 ? 我看應該是可以的。

希望理論可以和實際一致, 但是這又要用時間來做證明, 皆人人見到金融海嘯都很擔心前景, 是否仍放心消費和投資? 眾人的信心和心理預期比甚麼都重要, 只要能掌握和控制人們的預期, 那麼事情便好辦得多, 皆因人們之心理預期可左右市場實質之供求變化也。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