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初夏遊龍虎山郊野公園
昨天一眾26友人遊罷香港大學校園後庭之龍虎山郊野公園, 有感而詠之:
詩之一
櫛比黌宮人地靈,桃紅李綠滿香庭;
維城界石今猶在,九約四環去無形。
詩之二
櫛比黌宮人傑靈,杏檀春雨百家鳴;
天吼震盪風雷起,虎嘯龍吟共此聲。
-----詠於戊子初夏遊港大後庭之龍虎山郊野公園
註:
“櫛比” = 形容房屋排列繁密。
“黌宮” = 古時之學校也; 港大本部大樓已為成香港法定古蹟, 高聳的圓柱, 棕紅的磚牆, 哥德式的建築, 見證了香港百多年的歷史。
“香庭” = 可解為芳香之園庭, 亦可解為香港政府。
“杏檀春雨” = 春風化雨,作育英才之地。
“百家鳴” = 兼容並蓄, 百家爭鳴。
“維城界石” 及 “九約四環” = 於克頓道龍虎山山徑一柱開埠初期興建的「維多利亞城」界石, 界碑刻有「CITY BOUNDARY 1903」字樣, 察視後發覺它仍舊保持完好, 它記載了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後將灣仔至中西區劃分為「四環」和「九約」的歷史。
翻查歷史檔案:
當時維多利亞城的範圍分為四大區, 稱「四環」:
1. 西環: 干諾道西至堅尼地城
2. 上環: 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匯處起至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
3. 中環: 美利操場起至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匯處
4. 下環 (今灣仔): 灣仔道至軍器廠街
為了使四環地區有更細緻的劃分, 進一步把四大區分為「九約」, 包括:
1. 堅尼地城至石塘咀
2. 石塘咀至西營盤
3. 西營盤
4. 干諾道西東半段
5. 西港城至中環街市
6. 中環街市至軍器廠街
7. 軍器廠街至灣仔道
8. 灣仔道至鵝頸橋
9. 鵝頸橋至銅鑼灣
百年基石 - 香港史話 : 維城界碑
百年基石 - 香港史話 : 越過鴨巴甸街
已成功回歸中國的香港特區現在已是一著名的國際大都會, 她今天擁有的經濟成就應歸功於市場機制的有效運作, 就連1976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 · 佛里德曼(佛佬)(Milton Friedman)也經常引用香港這成功的例子, 主張政府應尊重市場機制力量。事實上以香港的歷史進程來說, 確實也證明了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 市場機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天吼震盪風雷起, 虎嘯龍吟共此聲” = 遊罷歸家後傍晚忽雷電交作, 天文台剛好發出了黃色暴雨警告, 預兆了甚麼? 又豈是天人感應? 料想應是應節的龍舟水提前到了 .....
於二零零八年六月四日
also at http://tcwong.blogspot.com/2008/06/enjoy-mild-hiking-on-lungfushan-and.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