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5, 2008

三城記




BY:Michael Elliot --《時代》雜誌編輯

  為《時代》雜誌撰寫「三城記」(A Tale of Three Cities)、封面專題「紐.倫.港」(Nylonkong, )的編輯Michael Elliot談到三城的優勢,也談到了它們的危機。

  雖曰「亞洲國際都會」,但誰都知道,香港的實力,尚未足以和紐約與倫敦並駕齊驅。能叨光成為三城之一,只因為香港好福氣,恰巧沾上了四大優勢:

國際都會條件 非人工可打造

  (1)港口城市——Michael Elliot說如果你不能望到大海,你就不能成為世界級的大都會。紐約、倫敦、香港,都曾是繁榮的海港。大海帶來了商旅,商旅牽動了一連串服務業——法律、物流、會計、金融——由此應運而生。

  (2)人才樞紐——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紐約更是其中的表表者,這裏有超過三分一(34%)人來自外地,比倫敦的31%稍多;而香港更是活脫脫的移民城市,大部分人口均自中國遷來。不同種族、文化、歷史的交雜,豐富了這些城市的DNA,使之充滿活力。

  (3)全球商貿——世界三大股票市場分別位於紐倫港三地,它們是全球商貿的中心。

  (4)都會精神——錢不是一切。這些城市的文化質素、創新精神、公共服務,都必須達到世界一流的標準,才能保持鰲頭獨佔。但這正是香港最弱的環節。

  綜合這四點,一個世界都會顯然不能被「設計」出來。Michael Elliot說,一些城市如杜拜,很想把自己打造成另一個紐倫港,他們找最好的建築師、建最好的機場、引入世界名店、甚至買下一個球隊,但是,「偉大的城市不是被設計出來的。這是點滴的累積、地理的優勢、歷史的意外。這是個有機的過程,我不相信它可以被複製。」他說。

  紐倫港雖然得天獨厚,但十年後能否保持領先地位?他說三城各有自己的憂慮:

  紐約——「紐約已經享受了二十年的黃金盛世,但此地種族問題複雜,非裔地位較低,西班牙人教育機會不多,都是隱患。」

  倫敦——「基建設施可能追不上發展步伐。」

  香港——「這端視能否在亞太地區保持強勢地位。內地城市不是香港的挑戰,它們要好幾代才能追上香港。但香港有本身問題,例如教育制度和空氣質素。」

  他補充道香港在各方面的發展並不平均:「金融,很好;傳播,不錯;科技,不那麼好;專業服務,滿意;空氣質素,可怕;教育,難說。這中間有些因素,會令人才對此地不再戀棧。」他認為,香港是一個「中國人的國際城市」,地理位置優越,大有條件成為整個亞太區的大學樞紐,應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他提到前英國駐港總領事柏聖文離職前曾回應香港文化水平有待改善。

Writtem By MICHAEL ELLIOTT of TIME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