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席捲全球, 雖然美國國會通過救市方案, 包括中美歐等多國央行聯手減息, 美國聯儲局、歐洲央行、英倫銀行、加拿大和瑞典央行一齊宣布減息半厘, 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減至一厘半, 以刺激全球經濟及紓緩流動資金緊絀, 但是銀根仍然短缺, 泰德價差(TED spread)仍然仍高倨不下, 危機蔓延至歐洲並影響到香港, 股票價格一直在下降, 道瓊斯指數昨天收報10000點以下報9258點, 全球股票指數也已平均下跌了5至6百分點; 日本的日經指數遭受二十年來的最大一天下跌, 跌幅超過百分之九至9203, 而香港恆生指數單一天下跌了百分之八至15431點。
美國財政部部長亨利保爾森休也承認即使7,000億美元的紓困計劃獲得通過, 但金融危機不會很快結束; 今次的全球金融市場面臨自1930年大衰退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險, 美國今年經濟增長率1.6%,明年是0.1%, 美國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現負增長。
全球信貸緊縮(或可稱為"信貸休克"更為貼切)的原因是越來越多銀行機構之間互不信任, 處於當今貨幣市場的混亂狀態, 他們都害怕出現信貸違約, 情願囤積現金而不輕易放借給別人, 除非利率很吸引, 這也反映了為什麼銀行同業拆息(銀行間的拆借利率)高踞不下。
上述這現象也可以從宏觀經濟存在“流動性陷阱”和宏觀經濟學的“貨幣數量理論”來尋求解釋。
首先, 宏觀經濟存在“流動性陷阱”時可能令信貸緊縮。 當流動性陷阱發生時, 名義利率已接近或等於零, 在這種情況下, 人們不期望金融或其他投資高回報, 所以他們寧願保持短期現金於銀行賬戶內或囤積貨幣而不願長期投資。在流動性陷阱的情況下, 銀行或其他金融中介機構不願向外借貸。因此, 央行新的流動性資金被困著了而不能很有效地投入實體經濟內。
因此央行當局無法用貨幣政策工具如降低利率和/或增加貨幣基礎去刺激經濟, 這使得衰退更加嚴重並會導致通貨緊縮。
其二用“貨幣數量理論”解釋, 借助一方程式: MV = PY 或可以解釋一番, 其中 M代表貨幣供應量, 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 P代表價格總水平和Y代表整體經濟實際產出, 故此 PY代表了整體經濟名義收入。 從上述銀行機構之間互不信任來看, V似乎並不穩定, 鑑於當前全球 "信貸休克" 的情況下, 貨幣流通在減速中, 而儘管美國的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 其實是杯水車薪, 從短期來看 M則相對穩定。因此, 我們可以預測要麼 P或 Y 單獨下跌, 又或是 P和 Y皆雙雙下跌。毫無疑問, 公眾的信心喪失加上全球 "信貸休克" , 結果必然帶來經濟實體的最終損失, 其後果可以是很災難性的, 好像一個人體失去了足夠血液的輸送而休克甚至死亡一樣。如果政府停止向市場注入資金, 市場的違約風險上升, 投資者為求獲得足夠的流動資金, 結果是資產價格將進一步下降, 信貸緊縮阻礙了經濟增長, 最壞的情況可能要大家恢復"以物易物"的制度了。
然而, 另一方面, 如果公眾迅速回復到以前的信心, 又如果信用違約風險大大降低的話, 市場的情況將得到扭轉, 信貸槓桿作用繼續運作如故, 則經濟可望避免一次重大的危機, 這回可要考考亨利保爾森和伯南克的功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