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5, 2008

三城記




BY:Michael Elliot --《時代》雜誌編輯

  為《時代》雜誌撰寫「三城記」(A Tale of Three Cities)、封面專題「紐.倫.港」(Nylonkong, )的編輯Michael Elliot談到三城的優勢,也談到了它們的危機。

  雖曰「亞洲國際都會」,但誰都知道,香港的實力,尚未足以和紐約與倫敦並駕齊驅。能叨光成為三城之一,只因為香港好福氣,恰巧沾上了四大優勢:

國際都會條件 非人工可打造

  (1)港口城市——Michael Elliot說如果你不能望到大海,你就不能成為世界級的大都會。紐約、倫敦、香港,都曾是繁榮的海港。大海帶來了商旅,商旅牽動了一連串服務業——法律、物流、會計、金融——由此應運而生。

  (2)人才樞紐——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紐約更是其中的表表者,這裏有超過三分一(34%)人來自外地,比倫敦的31%稍多;而香港更是活脫脫的移民城市,大部分人口均自中國遷來。不同種族、文化、歷史的交雜,豐富了這些城市的DNA,使之充滿活力。

  (3)全球商貿——世界三大股票市場分別位於紐倫港三地,它們是全球商貿的中心。

  (4)都會精神——錢不是一切。這些城市的文化質素、創新精神、公共服務,都必須達到世界一流的標準,才能保持鰲頭獨佔。但這正是香港最弱的環節。

  綜合這四點,一個世界都會顯然不能被「設計」出來。Michael Elliot說,一些城市如杜拜,很想把自己打造成另一個紐倫港,他們找最好的建築師、建最好的機場、引入世界名店、甚至買下一個球隊,但是,「偉大的城市不是被設計出來的。這是點滴的累積、地理的優勢、歷史的意外。這是個有機的過程,我不相信它可以被複製。」他說。

  紐倫港雖然得天獨厚,但十年後能否保持領先地位?他說三城各有自己的憂慮:

  紐約——「紐約已經享受了二十年的黃金盛世,但此地種族問題複雜,非裔地位較低,西班牙人教育機會不多,都是隱患。」

  倫敦——「基建設施可能追不上發展步伐。」

  香港——「這端視能否在亞太地區保持強勢地位。內地城市不是香港的挑戰,它們要好幾代才能追上香港。但香港有本身問題,例如教育制度和空氣質素。」

  他補充道香港在各方面的發展並不平均:「金融,很好;傳播,不錯;科技,不那麼好;專業服務,滿意;空氣質素,可怕;教育,難說。這中間有些因素,會令人才對此地不再戀棧。」他認為,香港是一個「中國人的國際城市」,地理位置優越,大有條件成為整個亞太區的大學樞紐,應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他提到前英國駐港總領事柏聖文離職前曾回應香港文化水平有待改善。

Writtem By MICHAEL ELLIOTT of TIME

Thursday, June 19, 2008

遲來的理順 --- 內地提高汽油柴油和電力價格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人民幣, 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 增幅約百分之二十, 內地汽油立即於午夜起加價。但液化天然氣價格不調整。另外7月1日起全國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人民幣。

發改委謂"國際油價持續上升, 國內成品油與國際原油價格倒掛矛盾加劇, 煉油企業加工和原油進口虧損嚴重, 煉油廠處於半停產狀態, 出現供求矛盾。為了理順價格關係, 保證供應, 促進石油資源節約, 決定適當提高成品油價。"

上世紀末中國偉大的經濟改革師鄧小平一早指出, 中國經濟發展的出路在於必須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 如今在油價這問題上的處理時間上是遲了, 但是遲做也優於不做, 否則到矛盾愈來愈深的話再一下子才調整, 到不能再壓抑物價時, 好像剛剛台灣及希臘就有示威者抗議物價上升, 其結果是國人更難接受而令社會更不穩定。

但是我覺得今次的調整還未能理順油價倒掛的矛盾, 因為國際已升至約130美元一桶, 但國內是次平均增幅只是約百分之二十, 中國成品油價格仍然未能與國際並軌; 砍狗尾要一次過砍, 不要分多次砍, 否則會被惡犬反噬, 也減少狗的痛苦, 所謂出於對"民生負責"而由政府大幅補貼油價, 最後只會鼓勵消費和耗費, 使用者不會珍惜寶貴的地球稀有資源; 政府要做的反而是要讓民眾認真地撙節用油, 才可大幅地降低石油產品的使用量。

6月17日開幕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剛好結束, 算是選擇適當的時機理順油價, 而紐約原油期貨剛收市報131美元一桶, 跌幅3.5%, 看來中國理順油價的結果反是能夠抑制油價, 看似是吊詭實非吊詭, 只是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庄子 --- "治大國若烹小鮮" 的哲學而矣。 哈!哈!

再者我們真的要保護地球稀有的不可再生的資源, 除了節能外, 例如也要提高發電和傳輸電力的能效和交通運輸的能效, 減低大氣污染排放, 保護地球的自然資源如森林和濕地等, 否則"持續發展"只是一句空言, "環保"也只是一句空言矣。

中國要繼續理順物價, 要繼續按市場規律辦事; 不要再錯發價格訊號, 不要再扭曲資源配置了。

Wednesday, June 04, 2008

戊子初夏遊龍虎山郊野公園

昨天一眾26友人遊罷香港大學校園後庭之龍虎山郊野公園, 有感而詠之:

詩之一

櫛比黌宮人地靈,桃紅李綠滿香庭;

維城界石今猶在,九約四環去無形。

詩之二

櫛比黌宮人傑靈,杏檀春雨百家鳴;

天吼震盪風雷起,虎嘯龍吟共此聲。

-----詠於戊子初夏遊港大後庭之龍虎山郊野公園

註:
“櫛比” = 形容房屋排列繁密。

“黌宮” = 古時之學校也; 港大本部大樓已為成香港法定古蹟, 高聳的圓柱, 棕紅的磚牆, 哥德式的建築, 見證了香港百多年的歷史。

“香庭” = 可解為芳香之園庭, 亦可解為香港政府。

“杏檀春雨” = 春風化雨,作育英才之地。

“百家鳴” = 兼容並蓄, 百家爭鳴。

“維城界石” 及 “九約四環” = 於克頓道龍虎山山徑一柱開埠初期興建的「維多利亞城」界石, 界碑刻有「CITY BOUNDARY 1903」字樣, 察視後發覺它仍舊保持完好, 它記載了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後將灣仔至中西區劃分為「四環」和「九約」的歷史。

翻查歷史檔案:

當時維多利亞城的範圍分為四大區, 稱「四環」:
1. 西環: 干諾道西至堅尼地城
2. 上環: 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匯處起至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
3. 中環: 美利操場起至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匯處
4. 下環 (今灣仔): 灣仔道至軍器廠街

為了使四環地區有更細緻的劃分, 進一步把四大區分為「九約」, 包括:
1. 堅尼地城至石塘咀
2. 石塘咀至西營盤
3. 西營盤
4. 干諾道西東半段
5. 西港城至中環街市
6. 中環街市至軍器廠街
7. 軍器廠街至灣仔道
8. 灣仔道至鵝頸橋
9. 鵝頸橋至銅鑼灣

百年基石 - 香港史話 : 維城界碑


百年基石 - 香港史話 : 越過鴨巴甸街


已成功回歸中國的香港特區現在已是一著名的國際大都會, 她今天擁有的經濟成就應歸功於市場機制的有效運作, 就連1976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 · 佛里德曼(佛佬)(Milton Friedman)也經常引用香港這成功的例子, 主張政府應尊重市場機制力量。事實上以香港的歷史進程來說, 確實也證明了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 市場機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天吼震盪風雷起, 虎嘯龍吟共此聲” = 遊罷歸家後傍晚忽雷電交作, 天文台剛好發出了黃色暴雨警告, 預兆了甚麼? 又豈是天人感應? 料想應是應節的龍舟水提前到了 .....

於二零零八年六月四日

also at http://tcwong.blogspot.com/2008/06/enjoy-mild-hiking-on-lungfushan-and.html